找到相关内容19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南怀瑾: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录

    是自我能作主的,如果作不了主的意境则是魔境,即使是佛给你作主的,严格而言,也是魔境,要搞清楚,这点非常重要。   现在接下去讲供养,一面礼佛,一面供养。你们学佛对于礼佛、供养的规矩都要学过,不依...一道,并唱下一偈子,这段还在十大愿的常随佛学中。   “于诸惑业及魔境,世间道中得解脱,    犹如莲华不着水,亦如日月不住空。”    (同学们如法唱诵)   照...

    南怀瑾

    普贤行愿品|南怀瑾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4/12221422845.html
  • 菩萨与六度波罗蜜之关系

    魔境的一把无形利剑,是游戏人间的摩尼珠,是六道众生的眼目,是登涅槃的法船,智慧是诸佛所证所护,是十法界的大火炬,是超越三界不离三界的明灯。   总之,聪明是世间法,是染污黑暗的,聪明是业障流露而不...的不同境界,是觉悟与迷妄的不同境界,是佛境与魔境的不同境界。   综合上面所说,我们发过菩提心,行菩萨道,就应该很踏实地实践菩萨道,为证成无上菩提而勇猛精进,从中不得有懈怠、学小聪明,因而狂妄著魔,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六度|波罗蜜|菩萨行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6/08114124928.html
  • 学佛?学魔?

    楞严经所开示50阴魔的最初色阴十魔境呢!  因此充份研讨学佛的真正目的及学佛的基本观念是必须的,否则,自己沦为佛陀所言之“外道种性”才是寃枉呢?  (注:1.“外道种性”——佛陀云:如果有众生,虽然是...而修禅定,更会落入魔境。  ㈡定学:定又名禅定。是收心摄心而使心力集中不受外境动摇的工夫。这也是各种宗教所共同强调重视的。一般人的静坐,道教的练丹运气,以及耶教,天主教的祈祷也都是禅定工夫的一种,禅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03241543.html
  • 耕云书笺(一)

    障碍之法身。细玩味之。  或疑,若果如此,佛法有何可贵?简言之:可脱烦恼而享安祥;可脱纠缠而得自在;可脱轮回而免迷失;可空天堂、地狱、魔境、佛境……而得究竟涅盘。舍此则漫漫人天长夜,绝无出离之期也。  ...?若获首肯,烦抄送禅刊一份,俾刊出以利有缘是幸!  人而陷入魔境——以自己的罪恶、错误来折磨、惩罚自己,皆由不觉省、不猛省、不迁善所致,他人殊不能为力,亦空有爱莫能助之苦。此乃法界至公之律则,无人能改...

    耕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4542110.html
  • 因是子静坐法续篇

    ,惟安住正念,丝毫不动,魔境即灭,是修止却魔法。若修止却魔而魔仍不去,即当返观吾心,亦是念念虚妄,了无处所,既无能见之心,安有所见之魔,如是观察,自当消灭。若修止修观,而魔终迟迟不去,更有最便之法,即默诵佛号,提起正念,邪不胜正,自然谢灭矣。又须切记魔境不灭时,不必生忧,魔境灭时,亦勿生喜,心不为动,决无害也。   于此更有一言须告读者,即余自十七岁,始学静坐,至今已三十余年,其间未尝一遇魔事。...

    蒋维乔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55344807.html
  • 以蕅益智旭為例探究晚明佛教之「復興」內涵(2)

    得到 印證。如果自己又缺乏掌握經典教義的能力,則於修行路上多 會有偏差,或落入魔境。這種無師可指導的修持,於明中葉羅 祖身上即可發現,他自己摸索而於修行當中見光,自認為已成 佛作祖,不知見光只是修行路上的一種副產品,如果執著緊持 不放,反而障害修行,而落入魔境(有關羅祖的修持,請參閱 筆者〈以羅祖為例管窺其對晚明佛教之衝擊〉)。 ...

    釋見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0447266.html
  • 《借壳指月》之<研究心得>

    不进,疑情生起来时,所有妄念无法成形、成境、成状;只有能量在动,参禅打坐会有魔境,都是功夫做得不绵密;学习不在乎别人怎么对待自已;学习像死人,别人如何待自已,都无关紧要)、融豁(对于外缘内境,保持著...藏识中的种子逼急,构成一种不明白的状态,才是疑情生起的地方,也就是疑情的力量。  “恶境不必怕,善境不必喜”因为这是堕入习气魔境。疑团有磁吸作用,能拨转烦恼;把烦恼从阿赖耶识或藏识移到疑团里时,还不是“...

    释印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0047887.html
  • 释恒清著:《宝性论》的研究(2)

    蕴处界如地,由是一切诸法无有坚牢,根本无住本  来清净。善男子,是名自性清净法光明门。菩萨由证此法门故  ,不为一切诸烦恼垢之所染污……则超魔境。” (注138)  这段经文是佛陀应天人所问如何“超魔境...

    释恒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40448457.html
  • 天台圆顿止观之修证──就十乘观法而论

    十乘观法,或十种观法、十重观法、十法门等)。十境:指阴入界境、烦恼境、病境、业境、魔境、禅定境、诸见境、增上慢境、二乘境、菩萨境(参《大正藏》册46,页49上、中)。以此十境作为止观之所缘而修之。十乘...三、病境,四、业境,五、魔境,六、禅定境,七、诸见境,八、增上慢境,九、二乘境,十、菩萨境。[9]   以此十境作为修行之所观境,一一皆将其观为不可思议境。为何将止观之所观境列为十境?因为此十境皆能...

    陈英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23252289.html
  • 普贤行愿品颂疏

    智慧二种资粮妙菩提行。  △四、普门般若,即达空之慧。  于诸惑业及魔境,世间道中得解脱,  犹如莲华不著水,亦如日月不住空。  惑谓烦恼;业谓有漏三业,即善、不善、不动业等;魔谓四魔,即五阴魔、烦恼魔、死魔、天魔,是故魔境即是生死之境。今以平等心大悲心恒顺众生故,数数受生,行于世间道中,不为惑业魔境所累。言解脱者,谓作用自在,离系曰解,自在曰脱。不住生死,如莲华出水而不著水;不住涅槃,如日月在空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5165311.html